--鍾磬--


琴瑟胡琴

 先奏時代,中國已經能用金、石、木、竹、絲、革、土、鞄等八種材料制作各種樂器,稱之為「八音」。如 用銅(先奏稱銅為金)鑄造的鍾,石(包括玉)制的磬,土制的塤,革制的鼓、鼙,絲制的琴、瑟,竹制的簫、管 ,鞄制的竽、笙(鞄就是葫蘆,用作笙斗),以及木制的柷敔等等。先秦的簫就是排簫。古希腊和世界許多國家 都有排簫。
 在青銅時代的殷周,有大量青銅鑄的鍾、鎛、鉦等樂器。尤其是鍾,從鍾類到數量都冠出土古樂器之首。鍾、 鎛形制相似,但又有區別:体大為鎛,稍小為鍾,平口為鎛,弧口為鍾。
 中國商周樂鍾一般都呈扁形,像兩片瓦合在一起。因正如宋代大科學家沈括指出的,鍾圓余音延長,鍾扁余音 短促。余音短而清脆,使各個樂能互相區,更合旋律奏。另外,扁形樂鍾的鼓、鉦部振幅不等,以奏出兩個不 同高的樂音,豐富了樂鍾的表現力。
 山西出土的夏代大磬,顯然是一件敲擊的原始樂器。大磬上有一孔,系繩懸挂,開初,這種始樂器是隨手而持 地敲奏,後來漸漸發現懸挂起來敲奏的樂音清脆、悅耳,作了這樣的進,無疑是一大發明。
 出土的商代虎紋磬和楚國彩繪石編已經是一藝相當精致的樂器了。編磬是戰時代出現的把一系列不同音高的磬 按音階高低編排的旋律樂器。磬主要以玉,石作制作材料。信陽楚墓出土的磬,或許只是作為陪葬用的明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