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顏真卿作品---

1)東方朔畫像贊:
 《東方朔畫像贊》的楷書作品有兩件, 其一傳為王羲 之小楷,另一為顏真卿的大楷。此碑額篆"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并序 ",唐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,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。碑陽贊12行, 陰記17行,行楷30字。額亦二,一篆書,一隸書,皆十三字。蘇東坡曾學 此碑,并題云:"顏魯公平生寫碑,唯此碑為清雄。字間不失清遠,其后 見王右軍本,乃知字字臨此書,雖大小相懸,而氣韻良是。"明人有云: "書法峭拔奮張,固是魯公得意筆也。"原石多經剜刻,面目全非。傳世 有宋拓佳本。

2)多寶塔感應碑:
 乃顏真卿墨跡,作于天寶十一年他四十三歲時,楷書。 碑文結體嚴密,筆畫粗細變化不大,是他繼承傳統的作品,與他后來所書 的《顏家廟碑》,《麻姑仙壇記》風格迥異,而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 之處,說明顏真卿在向前輩書法家學習的同時,也非常注重從民間的書法 藝朮吸取營養。 
 《書畫跋》:"此是魯公最勻穩書,亦盡秀媚多姿,第微帶俗,正是近世 撰史家鼻祖。"此碑最便于初學書法者臨習,現藏于系西安碑林。

3)顏勤禮碑:
 大歷十四年,顏真卿撰并書。除《集古錄》, 《金石錄》 著錄外,他書無言及者。1922年10月在長安出土,現藏于西安碑林。此碑 是顏真卿為其曾祖所立,因久埋土中,故未受損,歷歷如新,雄邁遒勁能 傳顏書之本來面目,宜于初學。

4)祭侄文稿:
 行草墨跡,顏真卿書。縱28。2厘米,橫72。3厘米,25行,□ 30字。此帖本是稿本,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,但正因為無意作書, 所以使此幅字寫得神采飛動,筆勢雄奇,姿態橫生,得自然之妙。張晏評 云:"告不如書簡,書簡不如起草。蓋以告是官作,雖楷端終為繩約﹔書 簡出于一時之意興,則頗能放縱矣﹔而起草又出于無心,是其手心兩忘, 真妙見于此也。"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"天下第二行書"。在此帖真跡中, 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,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 之妙,對于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。原跡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。

5)中興頌:
 全稱《大唐中興頌》,元結撰文,顏真卿書于摩崖,時年六 十三歲,楷書,現在湖南祁陽縣浯溪。元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,罷官后居 于浯溪,溪邊山岩峰巒疊障,石壁嶙峋,《中興頌》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 塊石壁上。此文記平安祿山之亂,頌唐中興之事。此刻石書風磊落奇偉, 石質堅硬,經千年尚保存完整。《集古錄》稱贊此摩崖刻石"書字尤奇偉 而文辭古雅"。《廣川書跋》評為:"太師以書名,中興頌尤瑰瑋,故世 貴之"。

6)麻姑仙壇記:
 全稱《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》,顏真卿撰文并 書。唐大歷六年(公元771)四月立。碑舊在江西臨川,明季毀于火。楷書, 據傳世剪裱本計共901字。 此碑楷書,庄嚴雄秀,歷來為人所重,是顏體 代表作之一,為顏真卿六十多歲時的作品。此時顏真卿楷書風格已基本完 善,不但結體緊結,開張一任自然,而且在筆畫上也從光亮規整向"屋漏 痕"的意趣邁進了。歐陽修《集古錄》中說:"此碑遒峻緊結,尤為精悍, 筆畫巨細皆有法。"

7)顏家廟碑:
 全稱《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右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 子少保顏君廟碑銘并序》,顏真卿撰文并書。唐建中元年(公元780) 七月 立,碑在陝西西安。四面刻楷書,兩面各24行,行47字,兩側各6 行,每 行52字,額篆書"顏氏家廟之碑"六字,為李陽冰書。明趙涵《石墨鐫華 》云:"此書結法與《東方贊》正同,勁節直氣,隱隱筆畫間。"王世貞 云:"余嘗評顏魯公《家廟碑》以為今隸中之有玉筋體者。風華骨格,庄 密挺秀。真書家至寶。"

8)爭座位稿:
 亦稱《論座帖》,《與郭仆射書》,是唐廣德二年(公元764) 顏真卿與郭英之書信稿。行草書,傳有七紙,約64行,宋時曾歸長安安師 文,安氏以此上石,石現在陝西西安碑林,墨跡不傳。蘇軾曾于安氏處見 真跡贊曰:"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,信手自書,動有姿態。"此帖為顏真 卿行草書精品,后世行草書有成就者大都對此帖下過一定的功夫。通觀全 篇書法,一氣貫之,字字相屬,虎虎有生氣。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 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,故通篇剛烈之氣躍然紙上。此帖本是一篇草 稿,作者凝思于詞句間,本不著意于筆墨,卻寫得滿紙郁勃之氣橫溢,成 為書法史上的名作。后世以此帖與《蘭亭序》合稱"雙壁"。

9)自書告身:
 楷書墨跡,傳為顏真卿自書,然疑為偽托。 共386字。 書法蒼勁謹嚴,結銜小字亦一絲不苟,清淡絕倫。詹景風稱此書:"書法 高古蒼勁,一筆有千鈞之力,而體合天成。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,南人用 舟,雖一筆之內,時富三轉。"董其昌謂:"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。" 此帖字里行間可體會出顏書行筆的氣韻和結體的微妙變化,是后人學習楷 書不可多得的良范。原跡現在日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