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中國書法發展史---

一)為中國書法奠定基礎的先秦書法
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朮,雖然書法藝朮的自覺化至東漢末才發生,但書法藝朮當 于漢字的萌生同時。漢字的形成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。目前發現的于原始漢字有 關的資料,主要是原始社會在陶器上遺留下來的刻畫符號但許多文字學家認為,它 們還不是文字,只是對原始文字的產生起了引發的作用。大多數文字學家認為"漢 字的形成時代大概不會早于夏代",并在"夏商之際(約在公元前 17世紀)形成完整 的文字體系"(裘錫圭《文字學概要》)。
 為學朮界公認的我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,是商代中后期(約前14至前11世紀)的甲 骨文和金文。從書法的角度審察,這些最早的漢字已經具有了書法形式美的眾多因 素,如線條美,單字造型的對稱美,變化美以及章法美,風格美等。從商代后期到 秦統一中國(前221 年),漢字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。這種演變具體反映在字體 和字形的嬗變之中。西周晚期金文趨向線條化,戰國時代民間草篆向古隸的發展, 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。然而書法的藝朮性卻隨著書體的嬗變而愈加丰富起來 。

二)開創先河的秦代書法
 春秋戰國時期,各國文字差異很大,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。秦始皇兼并天 下,臣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,使之整齊化一,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 。
 秦統一后的文字稱為秦篆,又叫小篆,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 。著名書法家李斯的代表作為秦泰山刻石,歷代都有極高的評價。秦代是繼承與創 新的變革時期。《說文解字序》說:"秦書有八體,一曰大篆,二曰小篆,三曰刻 符,四曰虫書,五曰摹印,六曰署書,七曰書,八曰隸書。"基本概括了此時字體 的面貌。
 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,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,不但使漢字趨于方 正楷模,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,為以后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 。秦代除以上書法杰作外,尚有詔版、權量、瓦當、貨幣等文字,風格各異。秦代 書法,在我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的一頁,與雄偉的萬里長城和壯觀的兵馬俑 一樣,氣魄宏大,堪稱開創先河,是中華民族無窮智慧的結晶。

三)隸書大盛的漢代書法
 漢代從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,是漢字書法發展史上關鍵 性的一代。漢代分為西漢和東漢,兩漢三百余年間,書法由籀篆變隸分,由隸分變 為章草、真書、行書,至漢末,我國漢字書體已基本齊備。因此,兩漢是書法史上 繼往開來,由不斷變革而趨于定型的關鍵時期。隸書是漢代普遍使用的書體。漢代 隸書又稱分書或八分,筆法不但日臻純熟,而且書體風格多樣。劉勰《文心雕龍﹒ 碑》說:"自后漢以來,碑碣云起。"因此,東漢隸書進入了型體嫻熟,流派紛呈的 階段,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種漢碑中,表現出琳琅滿目,輝煌競秀的風貌。在隸書成 熟的同時,又出現了破體的隸變,發展而成為章草,行書,真書也已萌芽。書法藝 朮的不斷變化發展,為以后晉代流暢的行草及筆勢飛動的狂草開辟了道路。另外, 金文、小篆因為實用面越來越小而漸趨衰微,但在兩漢璽印、瓦當和嘉量上還使用 ,并使篆書別開生面。康有為曾說:"秦漢瓦當文,皆廉勁方折,體亦稍扁,學者 得其筆意,亦足成家。"

四)完成書體演變的魏晉書法
 從漢字書法的發展上看,魏晉是完成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歷史階段。是篆 隸真行草諸體咸備俱臻完善的一代。漢隸定型化了迄今為止的方塊漢字的基本形態 。隸書產生、發展、成熟的過程就孕育著真書(楷書),而行草書几乎是在隸書產生 的同時就已經萌芽了。真書、行書、草書的定型是在魏晉二百年間。它們的定型, 美化無疑是漢字書法史上的又一巨大變革。
 這一書法史上了不起的時代,造就了兩個承前啟后,巍然綽立的大書法革新家─ 鐘繇,王羲之。他們揭開了中國書法發展史的新的一頁。樹立了真書、行書、草書 美的典范,此后歷朝歷代,乃至東鄰日本,學書者莫不宗法"鐘王"。盛稱"二王"( 王羲之及其子王獻之),甚至尊王羲之為"書聖"。又有王洵(羲之侄)善行書,有《 伯遠帖》傳世。

五)民間書家大顯身手的南北朝書法
 晉至八王之亂,王室內訌以后,勢力逐漸衰微。在北方,隨著西晉的滅亡。形成 了"五胡十六國"的混亂時期。后拓跋氏結束十六國,建立北魏,促成了一百四十九 年的相對統一。這是北朝。晉室東遷至滅亡,從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,是 南朝。
 此時書法,也繼承東晉的風氣,上至帝王,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。南北朝書法家 燦若群星,無名書家為其主流。他們繼承了前代書法的優良傳統,創造了無愧于前 人的優秀作品,也為形成唐代書法百花競妍群星爭輝的鼎盛局面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。
 南北朝書法以魏碑最勝。魏碑,是北魏以及與北魏書風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書 法的泛稱,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發展的過渡時期書法。康有為說:"凡魏碑,隨 取一家,皆足成體。盡合諸家,則為具美"。唐初几位楷書大家如虞世南,歐陽詢 ,褚遂良等,都是直接繼承智永筆法取法六朝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