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中國音樂特色---

 中國的音樂藝術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音樂傳統。用於典禮、祭祀的宮廷音樂,體現民情、民風的俗樂,反映 文人思想感情和隱逸生活的文人音樂等各種類別的音樂中,要數文人音樂的成就最高,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精 神。在文人音樂中,最具代表性的要算是古琴音樂了。
 古琴,在古代單稱作琴。那時的琴結構比較簡單,專供歌唱時伴奏之用,稱為」「弦歌」。至遲在春秋時期 ,琴已經發展成獨奏樂器了。有一次,伯牙彈琴時心中想到雄偉壯麗的高山,子期就說:「巍巍乎若泰山。」 當伯牙想到悠悠的流水,子期又說:「洋洋乎若江河。」伯牙心中想的,都能用琴表達出來。而子期通過琴聲 ,又能一一領會伯牙心中所思。由此可見,春秋時期的琴已具有相當豐富的表現力了。
 旋律,如同線條在中國書畫中的地位一樣,是中國音樂中最根本的、也是最主要的表現手段,可以說是音樂 中的「線條」。所以,中國的音樂就是旋律的音樂,而中國傳統的樂器也都是旋律性的樂器,強調的是各種樂 器的個性和色彩,注重的是它們之間的融合性。獨奏固然是將音樂的「線條」呈現於聽眾之耳,就是中國樂器 的合奏,也是各種旋律的交織,而不像西洋音樂注重和聲的縱向組合。
 韻味,是中國音樂審美的一項重要標準,也是旋律的一個重要的因素。漢族語言是單音節的,又講究四聲( 平、上、去、入)以及一字一義甚至多義的特點,造成了中國音樂特別注重單個音的表現力。在古琴中,吟、 猱、綽、注及古箏的按、顫等手法,就是運用上、下滑音的不同出音方式,以及對於出音以後的餘音,作不同 速度和幅度的高低變化,來發揮這種表現力,猶如人聲的吟哦,餘韻悠長,耐人品味。
 中國傳統的器樂,很重視標題的提示作用。一首樂曲不僅有總的標題,而且還有分段小標題。這些標題,又 往往由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構成,如「平沙落雁」、「高山流水」、「漁樵問答」等等,與中國畫的題詩一樣 ,為演奏者和欣賞者點出了樂曲的意境,有助於更準確地把擢音樂的內涵。
 中國古代社會所固有的中庸、平和、質樸的心態與氣質,也形成了中國音樂的基口。雖然中國音樂也講究對 比,但要求適度,而且不作截然分開的處理,往往是對立的因素互相滲透。慢中有快,快中有慢;疏中有密, 密中有疏;強中有弱,弱中有強;緊中有鬆,鬆中有緊等等,都能互存一體,構成了中國音樂的獨特風貌。